美國政策制定者從未像今天這樣更加關注全球集裝箱運輸。然而,這個行業的“鋼鐵”——船舶和集裝箱——不受美國控制,被整合到極少數非美國公司手中,這些公司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。大的越來越大。
集裝箱設備租賃商textainer(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:tgh)的首席執行官olivierghesquiere在其公司的季度電話會議上總結了這一情況。
“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:這會持續多久?在我看來,這真的是關于消費者需求非常高,這只能通過兩種方式解決:要么消費者需求下降一點,要么增加基礎設施投資。您可以猜到,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很長時間。
“因此,我們認為這種環境會持續一段時間,因此,我們不太可能看到該行業各個參與者的行為發生變化。”
沒有改變行為的動力
三個主要決策小組控制船舶和設備的定價和可用性:航運公司,提供運費以及購買和租賃船舶和集裝箱;集裝箱設備出租商,他們訂購新箱子并提供租賃費率;和集裝箱工廠,提供新建造的箱子的價格。
只有少數公司控制著這三個群體中的每一個的產能。而且在每種情況下,當前的市場形勢都非常有利可圖,消除了在價格上進行更多競爭的動機。
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,排名前八的班輪公司現在控制著全球81%的運力。ghesquiere指出,航運公司獲得的價格“非常高......[并且]亞洲仍有大量貨物等待運輸,因此航運公司確實處于絕對不需要改變其行為的環境中。”
集裝箱設備廠也是如此,幾乎所有的工廠都在中國。在最近的整合之后,排名前三的中國建筑商生產了所有新箱子的83%。ghesquiere說:“他們為他們的集裝箱收取高昂的價格。”“他們在維持高定價水平方面有既得利益,所以我們真的不明白為什么制造價格會下降。他們沒有改變行為的動機。”
這種模式在集裝箱設備租賃領域再次出現。在最近的整合之后,前五名參與者控制著全球82%的租賃能力。“同樣,這里也不存在主要參與者突然改變行為的風險,”ghesquiere堅持道。
將所有這些加起來,總共只有16家公司——8家班輪公司、3個工廠集團和5個集裝箱出租商——控制著超過80%的集裝箱船運力、集裝箱生產能力和集裝箱租賃能力。如果今天的高定價持續下去,這16家公司中每家公司的股東都將從財務上受益。
海運承運人合并
海運承運人一直忙于下訂單,無論是直接通過自己的賬戶,還是通過船舶租賃公司訂購的租船噸位間接訂購。自去年以來,訂單量增加了一倍多,但新船要到2023-24年才能下水,這對2022年的美國貨運商沒有任何幫助。
隨著新船的建造,領先的班輪公司正在收購二手噸位,進一步鞏固市場。
根據alphaliner,排名前八的班輪分別是馬士基(丹麥)、msc(瑞士)、達飛輪船(法國)、中遠(中國)、赫伯羅特(德國)、one(日本)、長榮(臺灣)和hmm(韓國)。
五個月前,這八艘航母在水上擁有1,970萬個20英尺等效單位的容量。自6月以來,他們增加了435,236個標準箱的運力,使他們的合并船隊達到2010萬標準箱,市場份額達到81.1%。
自6月以來的凈收益完全是由自有噸位的增加推動的,而不是新租船(租船市場基本上已售罄),msc領先,因為它繼續購買數量空前的二手船。
最大的班輪公司將在2023-24年交付新船時進一步提高其市場主導地位,前提是交付不會因租賃到期和舊噸位報廢而抵消。
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,馬士基的訂單總額占其水上運力的6%,達飛輪船的訂單與船隊的比率為17%,hmm和中遠20%,one21%,赫伯羅特23%,msc—這遠遠超過馬士基,注定要成為世界領先的承運人——24%,而長榮則高達48%。
班輪運輸的整合發生在過去十年虧損的市場中,建立幸存的承運人以從covid時代消費者需求激增中獲益。
馬士基收購了漢堡南美(2017年);中遠與中海合并(2016),收購東方海外(2018);赫伯羅特與csav合并(2014年),收購ccni(2015年)并收購uasc(2017年);cmacgm收購了apl(2015年);nyk、kline和mol合并為one(2016年);主要競爭對手韓進海運破產(2016年)。
正如vespucci海事首席執行官larsjensen在之前的一次采訪中告訴美國托運人,“我們肯定已經看到了整合的影響。至少在主要交易中,存在事實上的寡頭壟斷,這意味著運營商能夠更好地防止我們過去看到的價格戰。這是20年逐步鞏固的合乎邏輯的終點。”
集裝箱制造整合
與班輪運輸一樣整合,其市場集中度與箱式制造行業相比相形見絀。
正如美國托運人先前報道的那樣,集裝箱制造由少數中國企業主導,大多數與國家有聯系。
咨詢公司德魯里的數據顯示,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(cimc)集團在2021年上半年的產量中占有42.5%的份額,東方國際集裝箱占25.5%,cxic集團占14.1%。
前三名的主導地位正在增加。東方在2019年通過從規模較小的公司之一勝獅集團購買工廠來提高產能。今年9月,中集同意以10.8億美元(包括承擔的債務)收購馬士基集裝箱。該交易預計將在年底完成,使中集再獲得1.2%的市場份額,并使前三名的2021年上半年產量份額達到83.3%。
今年,中國的箱子制造商生產的集裝箱數量創歷史新高。textainer預測產量將超過600萬標準箱,而集裝箱設備租賃商triton(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:trtn)估計約為540萬標準箱。根據德魯里的說法,之前的記錄是2018年的440萬標準箱。
即便如此,中國的前三名正在保護他們的價格,而不是用多余的集裝箱充斥市場。一個新集裝箱的成本仍然保持在每teu3,800美元左右的歷史最高水平。
根據ghesquiere的說法,“只有三個主要制造商。當他們無法獲得足夠的訂單時,他們更愿意減少工廠的生產和工作時間(而不是降低價格)。這當然表明他們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。”
集裝箱租賃整合
用于運輸海運貨物的集裝箱歸班輪公司或設備出租人所有。textainer將拆分設置為50-50左右。
根據textainer本月的一份投資者報告,在設備出租商中,位于百慕大的triton是最大的,占租賃容量的25%。在2015年與tal合并后,triton躍居榜首。
位于百慕大的textainer以18%的份額位居第二。與14%持平的是中國中遠集團擁有的florens,以及cai和beacon共同持有的14%。beacon的所有者,日本三菱hccapital,以11億美元收購了cai(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:cai),這筆交易預計將在本季度完成。排在前五位的是由中國海航控股的海科,市場份額為11%。
將集裝箱租賃的市場集中度與班輪業務和集裝箱制造進行比較,ghesquiere說:“環境非常相似——我們有五個主要參與者。
“租賃公司不一定會在價格方面吸引客戶[但租賃]期限肯定非常積極,收益率也很有吸引力。大多數[租賃]參與者的庫存水平極低,每個人的利用率都在99%以上。因此,我們可能需要幾個季度才能看到這里的行為發生變化。”
國際空運在現代發展中不斷完善網絡和模式
cargo-partner提高歐洲至亞洲整箱運輸的成本效益
中山DHL國際快遞價格表-中山DHL快遞運費查詢
西班牙政府要裁6500名碼頭工人,港口大罷工勢在必行!
貨物進出口環節的費用組成
航運業的極度整合可能會延長供應鏈的困境
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索賠實務
常德物流貨運 常德物流服務官網
天貓國際怎么繳納進口增值稅?
行業:二手集裝箱船的價格暴跌
上海新加坡海運費用(上海到新加坡海運多長時間)
亞馬遜fba貨物什么情況會被拒?(亞馬遜標準件可以整柜直送大件倉嗎)
實用貼丨原產地證書申領“零跑腿”
淘寶海運美國價格(澳洲淘寶海運價格)
臺風"煙花”來了!寧波、上海港各大碼頭暫停進提箱作業通知
申通快遞重量怎么算(申通快遞重量標準)
海外倉的劣勢有哪些?
日本fba(日本fba海運免費咨詢)
海運化妝品美國回國能帶嗎
新加坡海運門到門